1937年9月25日,在山西大同灵丘附近的平型关,八路军取得出征抗日的第一个大捷,集中优势兵力伏击日本号称“钢军”的第五师团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约4000人,在历经浴血奋战后取得首战胜利。

平型关

明治三十二年(1899年)毕业的士官候补生第11期中就出现了辎重兵毕业生,但由于执行的任务过于单调,不是战斗兵种,很难积累战功,晋升军衔通常要比其他兵种慢得多,人气十分之低。日军的辎重兵通常被自己人嘲笑,说什么“辎重兵也能算是兵的话,那么蜻蜓蝴蝶都可以算是飞鸟了”。而且由于

驼马队

为了确保专业人数,校方不得已强行命令部分军校生选修该兵种。在昭和六年(1931年),辎重兵曾经一度更名为“特务兵”,不过到了昭和十四年(1939年)又再次恢复为原来的“辎重兵”。

辎重兵部队由于其任务性质,通常附属于编制相对较大的部队。一般以隶属于师团的“辎重兵联队”的形式来执行任务。只是,在师团编成当时,以联队规模编成的只有步兵和炮兵,其他兵种的骑兵、工兵、炮兵等均以大队规模编制。在实行“联队制”后,师团内兵种部队一律统一为联队规模编制。随着侵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,师团也不断地增加,任务也变得多种多样化,因此辎重兵部队不再以“联队”名义进行编制,而是多数更名为“师团辎重队(相当于大队规模)”。在陆军战车师团和部分独立混成旅团中,编制“辎重队”。

辎重兵不属于战斗兵种,但是偶尔也会卷入战斗。同时在兵力不足时,也会担任警卫警戒任务,并进行辅助步兵的任务。因此,辎重兵通常装备比普通步枪短些的骑枪。

辎重兵往往被分遣到相关部队中,此时任务性质通常会随之发生变化。有时候会装备小口径炮充当临时炮兵,有时候被分配到步兵部队中,执行和步兵相同的任务。

辎重兵联队的具体构成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卡车数。理论上拥有一个卡车运输大队和马拉车运输大队。

由于汽车数量有限,为此,在侵华战争中马匹依然被认为占着辎重运输的主力地位。在平型关战斗中,日军第五师团遭八路军一一五师伏击的就主要是辎重兵,包括1个“大行李”队、1个汽车中队和护卫的1个小队,所以才被“击毁汽车100余辆,马车200余辆,缴获步枪1000余支,机枪20余挺,火炮1门,以及大批军用物资。(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:《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》,第1卷第2册52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