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验中华传统文化,朋友相约南区,看鸭脷洲洪圣传统文化节。参古庙、听历史、逛市集、放水灯,学习专注,连带肚饿,靠海吃海,最好不过。朋友几代卖鱼,熟悉香港渔业,现居街市经业,帮忙准备时令海鲜,自携熟食市场加工,是香港在地的饮食风味。

扇贝蒜蓉蒸,花螺白水煮,大虾酱油煎,食材优质新鲜,滋味自然提升。另有牛屎鱲连鳞蒸,蛏子王豉椒炒,鲜爽肉厚易嚼。蛏子做法多,爆炒常见,或去壳轻煮,冰镇蘸酱油芥辣,还可入瓜菜煮汤。“蛏”明代《本草纲目》有说:“补虚,主冷痢,煮食之,去胸中邪热烦闷。”主要功效为补虚去热。

清代《药性纂要》有更详记载,言:“蛏,海中小蚌也。形长短大小不一,与江湖中马刀虫 咸 蚬相似,其类甚多。闵越人以田种之,候潮泥壅沃,谓之蛏田。”“闵越”即“闽越”,文中提到两种蛏子,闽越泥田种的,即“缢蛏”,又名“泥蛏”,福建蛏田属此类。文中另指“马刀虫 咸 蚬”,即现称“马刀贝”,刺身会用于寿司店,又名“竹蛏”。

清代《清稗类钞》有曰“蛏鲊”,“鲊”以盐、米酿鱼收藏,可用于其他食材,蛏鲊就是醃渍蛏子,做法如下:“以蛏一斤、盐一两,醃一伏时,再洗淨,乾布包之,石压。加熟油五钱、薑橘丝五钱、盐一钱、葱丝五分、酒一大杯、饭粉一合,磨米拌匀。入瓶泥封,十日可食。”蛏子先盐醃,洗淨压出水,后加调味,密封储存。蛏鲊难见,海鲜生吃,还得多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