牌面中间为每张牌的称呼,例如左红六点、右黑六点的"天牌",左红四点、右黑五点的"红九"。现在多印有各种主题图案,如三国人物、水浒人物等。

水浒牌:起源地有两种说法,一是宋江故乡山东郓城,二是江苏昆山。明朝初期记载的昆山水浒牌,共有三十八张,有"钱、百、万、万贯"四门,印有二十位水浒人物,不过人名与后来《水浒传》有出入。

清朝鼎盛时期,郓城地区的水浒牌日产量可达万副,销往全国各地。现在水浒牌已经成为山东传统工艺品,绘有梁山好汉共一百二十张,与麻将颇有些类似。

花牌:也称柳氏花牌、柳叶子,始于嘉庆年间,中国传统长牌的一种,呈长条状,由5组22张字牌组成,流行于湖北及周边地区。灵感来自儒家文化,集启智、娱乐为一体,所以又名"上大人"。

孔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,被尊称为"孔圣人",提倡有教无类,这也是儒家文化普世价值所在。花牌的出现完美应和了这一点,在民间教育落后的清代,有着相当的文化启迪作用。

花花牌:与花牌虽仅有一字之差,内容却千差万别。全副牌有14种牌面,共48张,早之前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,和川牌有些类似,目前仍然是西北很多上了岁数老年人娱乐的重要方式。

陕西人性格直爽,做起事来耿直倔强,这种风格自然也被带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所以在他们口中,管这种纸牌叫做"掀花花",一个"掀"字,道尽了游戏真谛。

南通长牌: 120张牌分为万、条、饼三大类,每类自一至九各有四复张,合计108张,另有红花,千字,百花三大将,也是四复张,总计120张。长牌是南通地区特有的一种牌类游戏,在南通地方人们也叫其为"笃子胡"或"游胡"。

南通长牌辨识图案大方美观,数字标记自成一体,民俗风味十分浓郁,因此在众多的纸牌游戏中地域特色最足。在它的图案设计中,民间传说、道教人物、神话故事均有登场,比如许仙白娘子、八仙、福禄寿三星、西游记、洛阳桥等。

马吊牌:现在被认为是麻将的前身,曾是国内流传最广的纸牌,起源于明朝中期,有十万贯、万贯、索子、文钱4种花色,本来只是一种游戏筹码,后来演变为纸牌游戏,这一点从马吊牌的花色上也可以看出来,全部跟钱有关联。

作为纸牌游戏的集大成者,马吊牌玩法多,娱乐性足,上至王公贵族,下至黎民百姓,皆被其吸引,曾风靡大江南北,甚至还出现了以区域划分的"京吊"和"吴吊"两种形式。

大字牌:原名桥字牌,发源自乐山五通桥,最早出现在清朝中叶。明末清初,五通桥地区盐业发达,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盐商,多元文化在此地交融汇合,大字牌游戏得以出现。

传播开来之后,现今玩家多集中于广西桂林地区,所以又称桂林字牌,牌面比较整洁,规则上类似于麻将,但比麻将要灵活得多。字牌的牌面都是中国汉字的数字,一到十,大小写两种,各四张,共八十张。

在当下年轻人的记忆中,还存有这些纸牌的记忆,但随着时间的逝去,注定会成为没有故土的蒲公英,越来越不被人记住。

更多新鲜棋牌资讯,欢迎关注旗力游戏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